众所周知,女性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要小于男性,但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在绝经后就消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会不断发展。一些已知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雌激素下降、肥胖等,都有可能增加高血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导致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了较高的CVD风险。
然而,2型糖尿病与女性更年期之间的关系并未阐明,且关于糖尿病是否会影响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病(如动脉硬化)替代标记物的相关数据很少。而可靠而有效的衡量血管硬化的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增强指数(AI)是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独立因素。
沃夫森医学中心的Shapiro Y博士等对更年期状态是否会对糖尿病女性的动脉硬化、代谢、炎症方面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Menopause杂志上。研究人员将186名女性分为3组:组1为42例无2型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组2为85例无糖尿病的绝经后女性,组3为59例有糖尿病的绝经后女性。
组1较组2、3年轻,组2、3之间无明显年龄差异。组1、2的体质指数(BMI)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似,而组3中患有2型糖尿病的绝经后女性却高于前两组。研究人员监测了这3组女性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并用SphygmoCor法测定PWV和AI。
实验结果表明,无糖尿病的女性(组1、2)无论是快速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A1c均显著低于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组3)。而组3中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前两组,而C反应蛋白、血浆醛固酮水平、醛固酮-肾素比却明显高于前两组。
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从组1到组3呈连续性增长。PWV和AI从组1到组3中也呈连续性增长。患有糖尿病的绝经后女性PWV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的女性,绝经后女性无论有无糖尿病,AI均高于绝经前女性。
许多动物实验都表明,雌激素可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此外,一项随机临床实验也表明使用激素调整血脂水平有良好的效果,并可减少40%-50%的慢性心脏病风险。尽管一些实验并未说明,雌激素对CVD有保护作用,但合理的证据显示雌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确实有积极的血管作用。
雌激素可能通过一系列机制短期或长期地影响着动脉硬化的进展。它可通过刺激内皮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产生、释放和增强其生物活性,以及促进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来促使血管舒张,还可通过抑制钙离子、蛋白激酶C和ρ激酶参与的血管平滑肌收缩机制来抑制血管收缩。
此外,雌激素还通过各种途径对循环系统起着保护作用,如:改善循环中脂蛋白的组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Lp(a)、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凝血、减少血管内胶原蛋白沉积、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以及直接的舒血管作用。
尽管研究人员在各组中没有观察到血压与PWV/AI之间的联系,但是每组患者的不同血压水平也可能是导致组间动脉硬化程度不同的影响因素。另外,该实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患糖尿病的绝经后女性血浆醛固酮水平、醛固酮-肾素比要远高于另外两组患者。因为醛固酮可导致血管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所以高醛固酮也可能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的原因之一。
总之,无论女性是否患有糖尿病,更年期状态对血管都有负面影响。糖尿病协同绝经后状态在不受年龄、体质指数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下,会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该实验证明,糖尿病人群的性激素水平对心血管疾病预后具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