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后尽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016-06-26 07: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lena
字体大小
- | +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 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目前发生率接近妊娠女性的 10%。胎膜早破的患者会出现阴道排液、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出血、盆腔压迫感但不伴有子宫收缩等症状。其确诊依靠既往史和窥阴镜对宫颈和阴道的检查,此外还有硝嗪试验检测 PH 变化,超声检查羊水量过少。

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在随后的 24 h 内会出现自然分娩,建议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无法自发进入产程,建议使用前列腺素和催产素静滴。24 h 内无法自然分娩的产妇,其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显著升高。随着胎膜早破的时间延长,绒毛膜羊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新生儿感染的风险都会增加。

本文由莫斯塔尔医院的 Tatjana Barisˇic 等发表在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上,旨在研究胎膜早破时常规抗菌药物是否可以减少绒毛膜羊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病风险。

研究者对 144 名胎膜早破的患者和其新生儿进行了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9.43 岁。其中 85 名(59.02%)为初产妇,59 名(40.98%)为经产妇;109 名(75.69%)为自然分娩,22 名(15.27%)为催产,另 13 名(9.02%)为剖腹产。在这 144 名患者中,91 名(63.2%)在胎膜早破发生后 6 h 内常规使用抗菌药物(研究组),而另 53 名(36.8%)在胎膜早破 6 h 后才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

结果显示,对新生儿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发现,母亲在胎膜早破后 6 h 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新生儿 C 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9 mg/L : 6.1 mg/L);出生后需使用抗菌药物的新生儿其母亲多为胎膜早破 6 h 后才使用抗菌药物(45.3% :15.4%);绒毛膜羊膜炎的感染率对照组明显高研究组(9.72% : 3.47%);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胎膜早破后因为天然屏障的缺失,产妇和胎儿的感染风险会增加,并且感染率会随着胎膜早破到完成分娩之间的时间增加而增加。之前的很多研究在是否需要在胎膜早破到完成分娩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是否每名患者都需常规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上都明确表示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必须的,然而研究者在对比胎膜早破 6 h 内外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状态后认为,胎膜早破后 6 h 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感染风险有明显的帮助。

胎膜早破后 6 h 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急性子宫内膜炎的感染率都明显下降,新生儿感染率和死亡率也明显下降。在胎膜早破后尽早使用抗菌药物对生产结局和围产期新生儿状态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点击阅读:

1.快速上手临床指南之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

2.The Lancet:34 周以后的胎膜早破推荐保胎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