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锻炼难以有效预防产后盆底脏器脱垂

作者:多利羊一只    2015-01-06
字体大小:

盆底脏器脱垂(POP)常为阴道前后壁及子宫(宫颈)、阴道顶端下降至阴道或脱出阴道口。POP的症状常常让女性感到十分窘迫,生活质量下降,日常活动受限。产妇在产后3-6月出现Ⅱ度或以上POP的几率为18%-56%。并且有15%-40%的初产妇存在盆底肌重要缺损。对初产妇而言,经超声检测存在盆底肌缺损者出现Ⅱ度或以上POP的几率是盆底肌完整者的两倍。

而一些随机临床试验提示,盆底肌锻炼(PFMT)能够有效缓解POP症状,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这类通过改变肌肉形态学进行的力量训练,或许能够预防产后POP的发生。近日,挪威阿克斯胡斯大学医院妇产科的Kari教授等通过实验评估了PFMT对初产妇产后出现POP症状及体征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将文章发表在AJOG杂志上。

在该随机对照三盲试验中,入组的初产妇是从一项盆底功能障碍的队列研究中随机抽取,入选者10人一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接受PFMT(共75人)或常规保健(共85人)。根据是否存在主要盆底肌缺损再进行分层。所有入组的产妇都接受了盆底肌肉收缩锻炼的个人指导及对盆底肌收缩功能的评估。

该研究的主要评价结果是根据POP分度及膀胱颈位置来确定,主要是Ⅱ度或以上POP。次要评价结果是根据POP阴道膨出症状而定。评定结果分别在产后6周(试验前)和产后6个月(试验后)进行。

实验组中96%的产妇能够坚持完成超过80%的组内及日常锻炼计划。通过采取干预措施,研究人员发现,分组及分层结果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实验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强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发生POP的风险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包括两组的膀胱颈位置改变情况及阴道脱垂症状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提示,集中的PFMT对初产妇产后预防及治疗POP效果不明显,如要确定PFMT对初产妇产后POP的疗效,仍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加入研究中。

编辑: lijinyan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