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育能力是有限的,约为十几岁至五十岁之间。越来越多的夫妇,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推迟生育年龄,将希望寄托于辅助生殖技术(IVF)。
有资料显示,超过 40 岁的女性即使通过 IVF 成功获得临床妊娠,其在怀孕期间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的风险也高于自然受孕的女性。
如何安全、有效地解决高龄夫妇的生育?年龄是否应该着重考虑?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 Klitzman 博士就这几方面做了深度访谈,分析总结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并将结果发表在了 近期出版的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上。
问题 1:对于女性来说,是使用自己的卵子还是她人的卵子?
对于可使用自己卵子的女性,在符合受孕条件的前提下,专家建议年龄最好小于 45 岁。对于使用她人捐献的卵子,根据 ASRM 指南,可将接受年限提高到 55 岁。
问题 2:是否应该严格规定年龄?
部分医师遵循严格年龄上限,现有标准为受孕的年龄<55 岁,那就意味着母亲的年龄必须在 54 岁以下。如果年龄>50 岁,那么她们还必须排除任何心身疾病。
有部分医师则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健康的父母可以选择在任何年龄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受孕。
问题 3:是否应该考虑父亲的年龄?
有专家认为,只要妻子能够生育,丈夫的年龄可不受限制。但更多的专家倾向于结合男女双方的年龄来考虑,并界定两方年龄相加小于 100 岁,才可能保证夫妻有足够的时间养育孩子,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问题 4:医师做决定所参考的标准是什么?
临床医师在做决定前,不仅要参考父母双方本身的意愿,同时还应充分评估婴儿出生后未来所面对的问题。
问题 5:医师该如何权衡?
临床医师尽管能权衡当前因素所存在的利弊,但当面对伦理两难境地时,有些医师选择听从自己的直觉,而有些医师选择相信媒体舆论大众的认知。
问题 6:谁能做决定?
部分医师认为,当充分评估父母双方的健康情况后,不管条件是否有利,都应有患者自己决定。
但另一部分医师却认为,由于患者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过分相信统计出来的成败率,因此应交由伦理与质量控制委员会来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问题 7: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
临床医师在手术前应向父母双方充分告知辅助生殖技术的风险与成功几率,由患者自己做出选择。
问题 8:当患者意识到他们生育大计受到年龄的限制,会如何做?
有些患者会坦然接受,接受医师的建议。但有些患者还是会忽视统计学上的风险,相信奇迹的发生。更有求子心切的夫妇,会为了受孕,刻意隐瞒自己的年龄。
现有证据表明,原来固有的伦理冲突和不确定性越发明显,而这些都无法用现在的经验所解释,这些所面临的问题都给当前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Robert L 结合 ASRM 指南给出了若干意见:
1. 若夫妇双方之一患有无法控制或无法治愈的生殖泌尿系感染或性传播疾病;或患有严重的遗传、躯体或精神心理疾患等,临床医师有权拒绝给予患者相应的辅助助孕帮助。
2.ASRM 指南建议在夫妇双方作出决定前,医师应确保他们能理解并且重视所存在的问题。
3. 患者、广大群众以及临床医师都应该提高这一方面的认识,深入而广泛的宣教势在必行。
4. 临床医师应重视循证医学证据,这些问题应将得到更深一步的研究:
(1)如何严格限定辅助生殖技术中妇女使用自己卵子的年龄?
(2)父亲的年龄是否真的会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3)当患者忽略所存在的风险或隐瞒自己的年龄时,临床医师应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