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2018-04-28 17: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在就业、社会地方、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方面内外压力均高于男性,且女性一生需经历各种特殊生理期(月经、妊娠、分娩、哺乳、停经等)。因此经前综合症、产后抑郁、更年期情绪障碍等均是女性特有的精神心理疾病。

在 2018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周伯荣教授就《更年期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做了主题分享,丁香智汇整理部分精彩内容以飨各位同道。

更年期情绪障碍的概念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约有 1.6 亿绝经妇女,到 2030 年中国绝经女性预计可达 2.8 亿。更年期情绪障碍指自然绝经前后,表现为以抑郁或者焦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特异性心理,部分情绪障碍较严重患者可直接诊断为抑郁症或焦虑症。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更准确的绝经新术语「围绝经期」,指从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之间的一段时期(40 岁~60)岁,是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短则 2~3 年,长则 10 余年。易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症状。因此更年期情绪障碍是以以抑郁和焦虑为主要特征的非特异综合征。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抑郁症为主,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一类是以焦虑症为主,表现为躯体形式障碍。

2010 年发表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的调查显示抑郁、焦虑或抑郁合并焦虑障碍是为更年期常见的心理疾病,国内外发病率约为 30%~50%。因此更年期情绪障碍已成为我国围更年期女性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中烦躁易怒、抑郁、情绪低落症状大约占 70%,躯体及其他症状占 30%。

精神会议.jpg
周伯荣教授 高欣玥/摄

更年期情绪障碍的发生机制

更年期情绪障碍的机制与激素相关,经研究女性患者抑郁的首次发作常与其卵巢激素水平在每个月的波动期一致。且在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脑区,激素与神经递质享有共同的神经通路与受体靶点,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另一女性抑郁高发的潜在病因可能源于女性人群的大脑神经元必须应对每个月经周期中快速上升和下降的雌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从而调整其大脑的相应功能。谷氨酸、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会发生相互作用,其中雌激素对五羟色胺(5-HT)的影响最大,如通过单胺氧化酶(MAO)的表达来增加五羟色胺的水平,通过增加转换酶的活性来增加五羟色胺,并调节五羟色胺转运体来影响它的重吸收。动物研究数据表明雌激素水平下降时伴随着 5-HT 递质水平的下降,临床中相比于男性,女性人群的 5-HT 能系统比较脆弱,因此当 5-HT 能合成减少时,女性更容易发生抑郁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科于 2009 年采用 Greene 量表进行临床评估并进行更年期情绪障碍症候群相关研究。标准 Greene 更年期量表(Standard Greene Climacteric Scale,GCS)是由 21 个条目 5 个维度组成的用于早期评估女性更年期情绪障碍症状的自评量表,其包括情绪症状群(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血管舒缩症状群,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群和性症状四大类。研究表明焦虑抑郁障碍组 Greene 评分的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焦虑抑郁障碍组 Greene 评分的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均与 HAMA、HAMD 的评分呈现正相关,与激素水平、MMSE 评分呈现负相关。

更年期抑郁障碍的诊断

更年期情绪障碍体现的疾病形式非常多,如血管性头痛、慢性胃炎、颈椎病、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但更年期抑郁障碍的误诊率远远高于普通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据统计总误诊率约为 84.62%。更年期情绪障碍发生率逐年增高,但临床医生尤其是综合医院的医生对该病的识别率较低。由于更年期的女性常以阵发性潮热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诉,掩盖了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症状。且更年期是人类机体逐步走向衰老的时期,容易合并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患者容易关注躯体疾病而忽略围更年期综合征和情绪障碍的管理。因此更年期抑郁障碍严格来说分为焦虑抑郁原发性更年期(以心理疾病或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与躯体疾病密切相关的心理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衰竭及乳腺癌等导致病理性的反应),其与慢性疾病共病会影响患者大脑、内分泌及心理性的反应。

更年期情绪障碍诊断上可依据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且初次发病需在绝经过渡期内或绝经后,临床上存在紧张、焦虑、抑郁、失眠、多疑、情绪低落、易感乏力等情绪症状并持续存在 2 周以上,既往无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疾病病史。而为了便于发现抑郁焦虑的症候群,国内外学者沿用了许多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Beck 抑郁自评量表(BDI)、临床总体印象抑郁量表(CGI-SI)等,其中 HAMD 量表与 HAMA 量表应用最多(72.8%)。

更年期情绪障碍的治疗

围更年期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暗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通过言语、表情、态度、行为和周围环境的作用,去影响、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使人格向着较为积极的方向发展。
(2)社会支持:正相支持
正相支持对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提供保护并缓冲各种生活事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3)综合治疗:药物+心理+社会
Gyllstrom 等汇集多名专家意见达成共识,主张采取个体化、药物-心理-社会支持的综合治疗模式已达到对更年期情绪障碍最佳的治疗效果。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整体的为更年期治疗中非常重要,主要分为:
(1)激素治疗(HRT)
单纯激素治疗可缓解轻度更年期焦虑抑郁症状,但对中重度更年期焦虑抑郁状态缺乏肯定疗效。既往研究发现激素治疗会增加子宫与乳腺癌症、血管意外等躯体疾病风险与存在诸多的不良反应,因此 2010 年中国的绝经诊断指南提出其不能作为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治疗。相比于 HRT,绝经期激素疗法(MHT)被认为是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于年龄<60 岁或绝经期<10 年的更年期女性收益更大。
(2)非激素治疗
非雌激素治疗与 MHT 治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合并使用。而一线抗抑郁药物中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5-HT 与 NE 在社区抑制剂(SNRIs)、NE 能和特异性 5-HT 能抗抑郁药(NaSSA)在临床中较为常用,三环类药物(TCAs)极少使用。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