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基础胰岛素主要包括中效胰岛素 (NPH,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PZI,精蛋白锌胰岛素) 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
在 CDS2016 上发布的 ORBIT 研究显示,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相比于 NPH 胰岛素具有更好的血糖控制、较低的低血糖发生和更少的体重增加。
那么,临床上应该如何选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怎样的选择更能给患者带来多维度获益呢?
4 月 8 日,2017 年诺和诺德「慧聚地平线」基础胰岛素临床治疗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包括高妍教授、彭永德教授、曾龙驿教授等在内的 10 余位专家学者及 300 多名全国各地内分泌领域医生交流探讨了基础胰岛素及糖尿病诊疗方面的最新观点及临床经验,让我们来一起一睹为快。
CVD 是糖尿病患者首要死亡原因:地特胰岛素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数据显示,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显著高于总体人群。同时,CVD 也是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亡原因,一项随访了 26 年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CVD 导致的死亡占糖尿病全因死亡的 50.45%,超过半数。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高妍教授在会上回顾了一系列大型循证研究,高教授强调制定 T2DM 降糖策略要特别关注 CVD 的危险因素并同时有效改善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减少体重增加。
2016 年年底发表的芬兰登记研究时提示,与其他基础胰岛素相比,起始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地特胰岛素是制定 T2DM 降糖方案的理想选择。另外,地特胰岛素已上市多年,积累了大量循证证据和临床使用数据,其一天一次有效改善血糖、低血糖风险小、体重增加少、适用人群广泛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
基础胰岛素合理选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NPH 大 PK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彭永德教授在会上从循证证据角度出发分享到,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全天血糖谱相似,两者在 12~24 h 血糖控制的情况和安全性也相似(Klein 研究、PAPA 研究);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血糖控制明显优于 NPH(ORBIT 研究);另外,地特胰岛素治疗后体重增加最少,NPH 治疗后轻度低血糖发生率最高(ORBIT 研究)。
减少血糖变异性已成血糖控制新目标:地特胰岛素有助于改善血糖变异性
越来越多证据提示,良好的 HbA1c 控制并不是糖尿病并发症减少的全部原因,血糖变异性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是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维度。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于 2017 年 3 月也发文呼吁以 HbA1c 或连续血糖监测(CGM)数值作为血糖控制目标时,不应只关注某个具体的数值,应透过数值把目光放在血糖的变异性/震荡度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龙驿教授分享到,研究提示血糖变异性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增加不良结局风险。另外,血糖变异性可预测低血糖的发生,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曾教授强调,减少血糖变异性已成为血糖控制的新目标。除了合理饮食与合理口服药选择对血糖变异性有改善作用外,合适的基础胰岛素也有助于改善血糖变异性。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明,与 NPH 和甘精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的日间血糖变异度更小;与 NPH 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日内血糖波动更小。
糖尿病管理绕不开体重管理:地特胰岛素体重管理优势随 BMI 增加而增加
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超重或肥胖,2017 版 ADA、2016 版 AACE 以及 2013 版 CDS 指南等均强调了体重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并强调降糖药物选择应减少体重增加风险,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赵维纲教授在会上表示,减重 4%~5% 可显著降低 3 年累积糖尿病发生率;不仅如此,T2DM 患者只需减少 1 kg 体重就能使女性 CVD 风险下降 6%、男性 CVD 风险下降 3%、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 1 mmHg、血糖下降 3% 或 0.3 mmol/L。
2013 年《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超重或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 3-6 个月内减轻 5%~10% 体重,或使 BMI 达到或接近 24 kg/m2,包括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外科手术、药物、心理及行为干预等。
随着糖尿病的进展,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那么,应选择较少增加体重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多个研究已表明,地特胰岛素短期应用不增加体重,1 年后体重增加较甘精胰岛素少,体重优势随着 BMI 的增加而增加。
妊娠期高血糖如何选择胰岛素?目前唯一被 FDA 和 CFDA 批准妊娠期间使用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
1989 年 WHO 和 IDF 联合发布 St.Vincent 宣言称要使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接近非糖尿病人群。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管理现状却十分严峻。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教授在会上谈道,国内外指南对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管理均推荐,在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进行严格血糖控制,同时兼顾体重管理。但目前我国现状是,低血糖仍是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严格血糖控制的主要障碍、妊娠期间体重过度增加已成为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的重要问题。
沈教授表示,对妊娠期高血糖管理,指南强调饮食运用干预为基础,据血糖达标情况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在基础胰岛素选择方面,推荐使用地特胰岛素,其是目前唯一被 FDA 和 CFDA 批准可以在妊娠期间使用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研究也显示,对 T2DM 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与 NPH 相比,地特胰岛素总体血糖控制相似,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并且两者在围产期和新生儿结局上没有差异。
T2DM 药物治疗同时:时刻勿忘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石。即使对于那些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失效后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的 T2DM 患者,也要时刻把生活方式干预放在心上。武汉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余学锋教授在会上分享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管理细节。
余教授表示,结构性运动训练能降低 T2DM 患者 HbA1c 且每周运动时间超过 150 min 者 HbA1c 降低的程度要大于每周运动时间不到 150 min 者;休闲时间有规律的运动能改善 T2DM 患者的 HbA1c,但要降低血糖则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饮食方面,研究发现晚餐摄入占总能量 ≥ 33% 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不要将主要的热量摄入放在晚餐;餐后尤其是晚餐后步行有利于改善血糖。
此外,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教授认为血糖控制对认知障碍是有益的,但是否会带来益处仍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证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刘煜教授还提出了用「重建肠道微生态」的策略治疗糖尿病,他认为粪便细菌移植术(FMT)可能将是临床上重建肠道菌群、维持机体免疫稳态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袁戈恒教授提出了目前全民食盐加碘的必要性,认为妊娠期妇女对碘的需求是显著增加的,提出是否补碘需要地区化和个体化。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李焱教授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再次强调了糖尿病体重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