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多达 80%,关注到这些或许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2017-04-11 09:56 来源:丁香园 作者:vam_紫陌
字体大小
- | +

产后抑郁有多恐怖,这个不必细说,随便搜一下就有触目惊心的震撼。

产后抑郁症.jpeg

其实,产后抑郁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据统计,大约 10 个产妇里面就有一个会的产后抑郁症(10%~15%),一半以上的人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50%~80%)。

产后抑郁症和产后抑郁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产后抑郁症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是病,得治;而产后抑郁是一种情绪,一种状态,需要预防其进展。

在欧美国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在国内,妇产科医生和产妇首先关注的是产后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健康。简单来说,就是国内重视度不够,造成了发现得少,「看上去」发病率低。

另一方面,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病耻感。即使产妇发现自己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也不像说自己感冒了那么轻松。在大多数人看来,承认自己患了抑郁症,就如同承认自己疯了一样。

而妇产科医生,作为可能最先接收到产妇这种诉求的人,如果能敏锐的觉察产妇的异常,就有可能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

第一步:看临床表现

通常,产后抑郁障碍的孕产妇会向我们诉说这样的临床表现:

表 1 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

1.jpg
选自 2014 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基于产科和社区医生)

当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时,接诊的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进行产后抑郁的筛查。

第二步:筛查

美国及英国的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均建议,对于产后的妇女,应首先询问两个问题,如若对任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应接着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或病人健康问卷第 9 版(PHQ-9)的筛查,同时将筛查问卷的阳性结果放到综合诊治面谈中,以确定诊断。

具体筛查流程如下:

DOC3.jpg
图 1 产后抑郁障碍筛查流程

有研究指出,低龄生育女性(15~19 岁)、妊娠期糖尿病、阴道器械辅助分娩(相对于经阴顺产)、早产(<36 周)等均为孕产妇发生产后抑郁障碍的高危因素,因此笔者建议此类孕产妇更应重点筛查。

既往有抑郁病史的孕产妇风险可达到无病史的 20 倍以上。在筛查评估后,应对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女性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以便确定诊断,识别共存的精神疾病,以便于管理心理问题。

第三步:详细询问病史,作出诊断

首先,产后社会支持比产前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更大,缺乏产后社会支持是产妇产后抑郁危险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详细产妇们的社会支持情况(包括低社会支持、婚姻坎坷、亲密伴侣暴力,以前受过的辱骂以及消极生活事件等)。

其次,应区分以下两类情况:

(1)产后抑郁情绪(baby blues):大约 70% 的孕产妇会出现轻度抑郁症状,高峰出现在分娩后 2 天~5 天,通常包括哭泣、悲伤,易怒和焦虑。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 2 周内逐渐消退,但有些病例会进展为产后抑郁症。因此可通过多个时间点的情绪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考虑区别二者。

(2)产后精神疾病(Postpartum psychosis):可能与原发性精神诊断相关,通常在产后第 1 天或数周内出现,表现为妄想幻觉、怪异的行为、困惑或思绪混乱,伴有情绪低沉或高涨。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和体格检查,同时测量血红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如若有伤害自己或伤婴行为,应立即紧急转介精神病评估和护理。

家族史及双向情感障碍病史应尤为关注,每个感到沮丧的妇女都应提问是否曾连续 4 天以上有异常高昂、膨胀或烦躁的情绪,或者活动增加、感到热情高涨,一反常态。如果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则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因为贸然单独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可能使双相情感障碍病情恶化。

详细了解病史后,便可作出诊断。一旦诊断明确,作为妇产科医生的我们,应尽快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建议其至精神科作进一步的临床检查与治疗。

NEJM 指南给出了根据 2013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DSM-5 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所制定的产后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但严重程度的分级仍旧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表 2 产后抑郁障碍的诊断

3.jpg
注:目前我国尚无针对产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该标准取自 2013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DSM-5 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虽然我们的工作仅仅只能做到识别产后抑郁障碍的孕产妇,并尽快建议其转诊至精神科治疗。但是你的每一份耐心都可能挽救一个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tewart DE.Postpartum Depression[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375(22):2177-2186. DOI:10.1056/ NEJMcp1607649

2.2014 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基于产科和社区医生)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