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绒毛膜隆起:虽未知 但不可怕

2016-01-04 22:07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rryox
字体大小
- | +

绒毛膜隆起征是 2006 年首次由超声描述,表现为妊娠早期的绒毛膜蜕膜面向妊娠囊内的不规则凸起。患者通常并不表现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由于发现率低,绒毛膜隆起的病因及预后目前仍未确定。来自美国的 Arleo 和 Troiano 对该征象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发表在 2015 年 1 月的 J Ultrasound Med 杂志上。

作者对 2004 年 1 月到 2007 年 12 月间曾在其机构行早期产前超声检查并可追查至妊娠分娩的资料进行了筛选。入选标准包括:患者年龄>18 岁、早期妊娠超声检查发现有绒毛膜隆起、不排除多胎妊娠。若发现存在绒毛膜隆起,则测量隆起大小(长、宽、高)、数量并估算其三维容积(长×宽×高×0.52)。

若妊娠囊 ≥ 8 mm 而未见卵黄囊则认为无胚胎妊娠,胎儿头臀径 ≥ 5 mm 时未见胚心搏动或妊娠囊直径 ≥ 16 mm 时未见胚胎则认为胚胎停止发育。此外,记录孕妇不孕史及出凝血功能障碍史。通过以上资料评估这些因素与妊娠最结局的关系。

共有 52 例绒毛膜隆起者纳入最终研究,其发病率约为 5‰~7‰。孕妇年龄平均 34 岁(25~46 岁),平均孕周为 7 周(5+2 周~9+5 周)。超声检查指征包括阴道出血(16 例)、估测孕龄(14 例)、疼痛(4 例)以及多胎妊娠(2 例),其余 16 例无特殊指征。

超声上,绒毛膜隆起既有低回声,也有高回声,但更多表现为中心低回声(图 1)。绒毛膜隆起大小平均 1.3 cm(0.5 cm3.8 cm),平均体积 1.1 cm3(0.04 cm3 11.02 cm3)。所有 52 例患者中,只有一处绒毛膜隆起者 48 例,2 处及以上者 4 例(图 2),而这 4 例最终均发生胚胎死亡。

1.JPG
图 1 患者 31 岁,G1P0,孕 7+1 周,最终为活产分娩:图 A 显示为宫内妊娠,单活胎;图 B 显示绒毛膜隆起凸向妊娠囊,其典型特征为外周高回声,向中心逐渐变为低回声

2.JPG
图 2  患者 32 岁,孕 5+6 周:图示为凸向妊娠囊的 2 个绒毛膜隆起,均表现为典型的外周高回声和中心低回声;此时胎心搏动可见(未展示),但最终停止发育 囊,其典型特征为外周高回声,向中心逐渐变为低回声

所有入选病例中有 34 例(65%)活产分娩,其中足月分娩 31 例,早产分娩 3 例。31 例绒毛膜隆起在孕 12 周时消失,2 例在孕 19+6 周和 24+5 周时消失,1 例未随访到具体时间。另外 18 例(35%)均在妊娠早期出现胚胎停止发育,发现,包括 7 个为无胚妊娠,11 个早期胚胎死亡。在 11 个胚胎死亡中,4 个胚胎从未出现胎心搏动,7 个曾有过胎心搏动。

3 例患者同时伴有绒毛膜下出血(图 3),但均活产。9 例患者既往有不孕史并接受过相应的治疗(7 例体外受精),其中 5 例活产。还有 4 例患者既往有出凝血功能障碍,3 例活产。

3.JPG
图 3  患者 39 岁,G1P0,孕 6+1 周,最终为活产分娩:图 A 显示单活胎,可见绒毛膜隆起;图 B 显示绒毛膜局部向妊娠囊凸起;图 C 显示绒毛膜下出血(测标所示)

作者指出,本组研究中单发绒毛膜隆起与不良妊娠结局并不相关,这与之前报道或者人们所认为的不同。然而,多发绒毛膜隆起患者的胎儿预后不良,均停止发育。作者同时强调,由于本组中只有 4 例多发绒毛膜隆起,尚不能明确两者关系。

既往有学者认为,绒毛膜隆起超声表现为低回声, MRI T1 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区,均与血肿的表现类似,因此认为绒毛膜隆起即为绒毛膜下血肿。然而作者并不认同,认为应根据两者的位置进行鉴别:绒毛膜下血肿时,胎膜易于从子宫肌层剥离,绒毛膜与基蜕膜间通常有明显分隔,血液聚积于绒毛膜下;绒毛膜隆起则是绒毛膜的蜕膜面向妊娠囊凸起,两层膜之间无明显分隔。

作者还提到,在其他指标均正常时,合并绒毛膜隆起的胎儿活产率为 83%。因此产前筛查时,可向孕妇解释绒毛膜隆起及其可能的妊娠结局,给孕妇提供更多希望与信心。

作者最后指出,绒毛膜隆起与不良妊娠结局间尚未有明确关联,但由于绒毛膜隆起发病率低,需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明确其机制和结局。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